济宁医学院“首届最美教师”王文军

发布者: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18-09-22浏览次数:2600

王文军,中共党员,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卫生学教研室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国家库专家、山东省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技术评审专家。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用良好的人格和学识魅力影响学生,用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优良教风感染学生,曾荣获山东省优秀预防医学科技工作者,济宁市优秀共产党员,济宁医学院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一、政治素质高,理想信念坚定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始终把“献身党的教育事业”作为人生的座右铭,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在工作中做到创新发展、主动工作,服从党的领导,以身作则,爱岗敬业,一切以学校利益、学生利益为出发点,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热情主动工作,具有担当精神,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态度、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个人品质不断为学院发展、专业建设、团队建设、学生工作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业务水平精湛,热心教书育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高校一线教学工作者,师德品质要高尚,业务素质也要精湛。王文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突出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了单一知识与系统知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有机结合。为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他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请教,接受每一位老师和同学的反馈意见,苦练教学基本功,曾获得学校优秀教案一等奖。积极配合教研室做好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工作,《卫生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公共卫生实验示范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中心,所在的预防医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近5年,他所教授的学生课堂评议优秀率均在92%以上,连续6年获得学校优秀教师称号。

三、科研能力强,学术成果显著

为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王文军积极参与各类科研活动,在高年资老师的带领下,从现场调查的点滴做起,从实验室中的点滴做起,严谨求实、任劳任怨、勇于创新。在手足口病、禽流感、麻疹等传染病高发时期,为获得一手资料,他放弃休息日,深入到患儿家庭、传染病医院等现场开展工作,为当地卫生部门提出参考意见,获得济宁市市政府颁发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王文军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委、省自然基金委、省科技厅、卫计委、教育厅等各级课题40余项,在国内核心期刊中发表论文70余篇,获各种奖励30余项,参编教材10余部,其中主编2部,副主编3部。目前兼任山东省预防医学会理事、山东省艾滋病防治协会理事、山东省职业心理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预防医学会健康教育分会委员、山东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委员、中国统计理论与方法专委会委员、中国医药统计专委会委员、亚太地区医学救援协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四、关注学生成长,挥洒无限爱心

“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王文军用实际言行诠释了这句话。他将爱心注入教过的每一个班级、指导过的每一个团队、带过的每一个毕业生。他以友好和平等的立场与学生接触,个性化地对待不同特点的学生,用爱心、耐心、决心感染他们,激励他们施展风采,坚定求学的信念。他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也关心他们的生活和个人成长,对家境困难的学生给予无私帮助和物质上的支持。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他多方沟通,建立了假期知名高校实践、公共卫生学院实验技能大赛、实践教学基地师生卫生应急对抗赛、假期大学生走进农村科技扶贫等系列活动,同时开辟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构建学生就业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学生的优秀是老师最大的荣耀”,这句话一直是王文军秉承的格言。他从各个方面给学生争取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社会活动中,东营慢病危险因素调研、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微山湖水环境监测、卫生应急大赛等一个个项目倾注了他无数心血。只要学生有需求、有思路,他都不辞辛苦地帮助他们实现想法。近年来,他指导学生科研立项二十余项,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项目各四项,指导学生在山东省大学生卫生应急处置技能大赛获得团体一等奖、个人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在山东省大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得单项一等奖一项,团体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教师的工作不能用简单的时间和数量来衡量,教师的职业是一份爱的事业,学生占据的不只是教师的时间,还有教师的思想和灵魂。10多年来,王文军始终手捧一颗爱心,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模范履行职责,无私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